第479章 冰雕(1/2)
第479章冰雕
作为军事重镇,尤其还是刚建成不久、位于河套地区北门户,与高阙隔大河而相望的特殊城池,博望城的日常,其实颇有些诡异。
首先,作为军镇,博望城的军事气息颇为浓厚。
城墙上,是床弩、架弩等大型守城器械。
城墙外,在博望城东、西、南三个方向,三座军营呈‘碗’状,将博望城往北托起。
至于城墙内,也看不到太多民居,又或多少生活气息。
——城内居民区,多半都是分配给博望城守军将士的屋舍,几乎都没人住。
毕竟守军将士们基本都在城外的军营,隔三差五回‘家’看看而已,却根本没人真把博望城当家。
除了占据城池不到三分之一区域的民居外,便是占据城池近半区域的交易市场。
一小半,是周边地区的牧民、部族,来售卖牛羊牧畜,乳制品、肉食及皮毛的。
多半则是内陆来的汉商,想要将手里五八门的商品,换成在河套不咋值钱,在内陆却价值不菲的草原特产。
只是时间已经来到凛冬腊月,博望城内的市集,早已冷清到看不见人影。
——哪怕身处草原绝无仅有的温暖区域:河套,各部族也仍旧是各自于祖地安营扎寨,借着那一块块洼地下,层层迭迭堆积起的牧畜干粪层,以及洼地相对较高的温度、较小的寒风而艰难过冬。
河套各部族都在猫冬,内陆汉商,自是即没了来博望城的兴致,也没有在这腊月凛冬做生意的心气。
来得及的,多半都自北地返回了通俗意义上的汉地。
即便是来不及走的,也基本都是租了个宅、院之类,凑合着在博望城过冬。
博望城有多冷
后世有这样的诗句,说:胡天八月即飞雪。
河套地区,或许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胡天’,却也离得并不远。
——博望城北不足百里,大河对岸的高阙,便是文明与野蛮、汉地与‘胡天’的划分界限!
所以,在这腊月凛冬时分,博望城,几乎是处于冰封状态。
城门无不紧闭,仅开了大门侧的小门洞,以供人必要的出入。
城外三营的守军将士们,更是多半都不愿回博望城,会自己分配到的‘家’看一眼,而是更愿意在军营内报团取暖。
冷。
相当的冷。
勉强还能忍受,衣食还算富足,但仍旧是汉地几乎不会出现的寒冷。
便是在这般寒冷中,博望侯程不识的身影,也随即出现在了城东大营外,一处高地上的瞭望、观远位。
——博望城;
博望侯。
单就是这城池名称,与爵号之间的羁绊,就使得程不识与这座北塞军镇,多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但此刻,程不识的注意力,却并不在身侧几里处的博望城。
而是在数十里开外,那一望无际的白茫茫一片中,仍好似依稀可见轮廓的先秦关墙。
“高阙……”
作为如今还是军方数一数二的高级将领,程不识当然是第一时间,便接收到了有关高阙之战的军事命令。
而眼下,距离最终的战役发起时间,也仅剩下最后的三天。
感受着周遭空气传来的刺骨冰寒,以及视野所及,天地上下一白,程不识目光凝沉之际,也不忘本能的紧了紧身上披风。
——程不识是雁门郡人,照理来说,也算是汉家少有的,能经受一定苦寒、能更快适应寒冷的高级将官。
但从此刻,程不识的衣着打扮,就不难看出这河套-幕南交界处,究竟冷到了怎样的程度。
由下而上,程不识脚底踩着的,是一双少府专门为边塞将官定制的鹿皮靴。
皮靴内,程不识更是传了一层布袜,一层软皮袜。
下身,更是从里裤、外绔,再到将下身衣物与皮靴连接在一起的束腿——里外里也足有三成。
上身,同样是一层里衣,一层皮甲,一层外穿军袍。
再有,便是能将程不识大半个身躯,藏进风雪无法触及之地的巨大披风。
至于甲、胄
莫说眼下,程不识并非身临前线战阵;
便是真上了战场、到了前线,也根本没人敢在这冰天雪地,去穿金属制的甲、胄。
便如此刻,程不识头顶,只一顶裘帽将程不识的脖颈、耳朵藏起,就连面门,都有小半藏在了披风上部立起的领口之内。
如果说早先,程不识还只是从理论层面,能明白‘塞外苦寒’四个字的含义;
那在博望城这不到一年时间,程不识却是切身体会到:塞外游牧之民,为什么会那般不遗余力的,在除冬季外的其余季节,悍不畏死的抢掠汉边军民。
——在身临其境后,塞外苦寒四字,终于在程不识的心中具象化。
而在程不识看来,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即便是升为华夏军人、当今汉室将官的程不识,也想不到除抢掠外,游牧之民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能在物资贫瘠的辽阔草原,储备足够的过冬物资。
当然,理解了游牧之民为什么这么做,并不意味着程不识就接受、认可这种情况的存在。
作为汉将——尤其还是边郡出身,在那场汉家丧师失地的卫国战争中崭露头角的高级将官,程不识对于游牧之民的恨意,只有血液能洗清。
至于程不识对‘塞外苦寒’四子的理解,以及对游牧之民南下劫掠的动机感悟,自然是让程不识心中,多了一些思考。
既然游牧之民,是因为活不下去、是因为‘塞外苦寒’这四个字,才不得已南下拼命劫掠;
那将来有朝一日,倘若汉家能解决这个问题——能让游牧之民即便不抢掠,也同样能安稳过冬,那游牧之民对长城以内的威胁,或许也能得到相当有效的控制……
“郅都所部,到何处了”
沉默间,程不识冷不丁发出一问,当即惹得身旁亲兵上前禀报。
“郅将军所部,于前日、昨日晚间,分批次潜出东、西大营,已于今日辰时于大河南畔聚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