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7章 悲歌(1/2)
《hillbillyElegy》翻译成铧文,叫做《乡下人的悲歌》,作者名叫詹姆斯·戴维·万斯,现在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多年以后,当老唐再度走进白宫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向老唐身后的这个年轻人投去目光。
这家伙,就是老唐二度登顶时的副手。
李睿饶有兴趣的翻开书,看了几页。
对这本书,李睿久仰大名,前世却没时间阅读,如今简单看了看,尽管有些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也能读个大概。
书封上,有一句推荐语,说这本书是“铁锈带之声”,铁锈带是个镁国特有的名词,最初指的是镁国东北部的五大湖附近,那些传统工业正在逐年衰退的地区,而随着镁国整个工业体系的衰败,铁锈带早就成为了一个泛指。
在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匹兹堡、扬斯敦、密尔沃基、代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工厂被废弃,机器生了锈,工作岗位不断流失,天空乌烟瘴气,街上冷冷清清,人们生活贫困,日子看不到希望,因为机器上的锈迹,这些地方才会得名为铁锈带。
作为一个铁锈带成长起来的孩子,万斯有非常惨痛的人生经历,他改过好几次姓,母亲在生他之前和之后,先后嫁了六任丈夫,万斯厌倦母亲每次改嫁都要更改姓氏,干脆随了外公外婆的姓氏。
那种沉甸甸的生活压力,压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许多人就此堕落,从小万斯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些很早就辍学流浪,有些需要领取社会救济,有些死于吸食违禁品,而想要成功对于铁锈带的孩子来说,实在不容易。
助学贷款让万斯无法负担,只能入伍,然后利用军队的福利进入了俄亥俄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和哲学的学位,又进入耶鲁大学深造,在大学里受导师(虎妈蔡美儿)的鼓舞,万斯写出了这本《乡下人的悲歌》,才刚刚出版半个月,算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新书。
李睿用手机搜索了一下,意外的发现这本书居然名列《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虽然还不是第一,但也距离不远。
看起来,这种关于铁锈带,关于衰退,关于过往旧时光的故事,还是很能打动人心的。
李睿一页一页的翻着,不知为何,想起了秦意的老家。
前世跟秦意去东北的时候,听到了很多故事,简直和铁锈带的故事如出一辙。
都是曾经的辉煌,都是现实的衰败,都是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想要振奋,不知该去向何方,想要离开,又难舍成长的故乡,左右两难的抉择,一路艰难的徜徉,出关,入关,离家,念乡,家庭,南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无处安放。
窘迫的困境,往往能诞生深刻的反思,铁锈带诞生了万斯,他写出了为铁锈带的城市和人发声的故事,而东北也有双雪涛,也有郑执,也有班宇,甚至还有更早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和《人世间》,他们写出了不甘,落寞,痛苦,挣扎,反抗,困惑,承受,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无论是镁国,还是铧国,这样的悲歌一直在唱,只可惜没有人听得到,也没有人在乎。
李睿正想的入神,科恩回来了,见他正在看书就笑道:“原来你还是个阅读爱好者,真是羡慕你能看书,我有阅读障碍,看不下去这种东西。”
“但是你很擅长看财务报表。”李睿笑道。
科恩摊摊手道:“如果看书能够看出支票来,我会克服我生理上的毛病,认真去看的。”
“哈哈!”李睿笑了,“铧国有一句名言,书里有漂亮的黄金做的屋子,也有美丽的女人,读书,可以让你获得很多好处。写书也是如此,你看这本书的作者,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了,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这个人,我想跟他聊聊。”
“让我看看是谁。”科恩接过来瞄了一眼就愣住了,“詹姆斯·万斯?你想认识这家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