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幸好遇见神 > 第471章 保媒

第471章 保媒(1/2)

目录

皇帝拓跋宏继续品读皇祖母手书遗册。

冯太后在“国难详辑”里,记述了北燕国和魏国发生的、她认为是“国难”的几件大事。

在“治国方略大纲”中,冯太后直接写道:

魏国以游牧族入主中原而立国,若要国祚延绵,须做几件事:1.迁都南方,改鲜卑人籍贯。洛阳或邺城为首、二之选;2.易汉服;3.说汉话;4.改汉姓;5.与汉人通婚。

……

对祖母遗留给自己的这两份亲笔手稿,拓跋宏读过多遍。

对祖母的观点,他也深以为然。

他闭上眼睛,双手合掌,在心里默祷着:皇祖母,国都已迁至洛阳,孙儿完成了您遗嘱的第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第二件事:易汉服。

魏国皇室是鲜卑族,传统服饰自然是鲜卑风格。

所谓鲜卑风格,就是游牧风格。

无论是鲜卑族,还是匈奴、羯、邸、羌、柔然、高车族,他们的族群有个共同点:游牧生活方式。

相对于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最明显特点是:人人都以马为基本交通工具。

他们都是生活在马上的民族。

他们生活的地方多数是草场,不适宜种桑、麻、棉等植物。

传统上,他们衣服材质以兽皮为主。

骑马出行和兽皮为衣服材质这两点,决定了他们的服装特征发展成:上衣、下裤、高靴。

为了穿、脱方便,他们将兽皮剪个圆洞,脑袋钻过圆洞,兽皮套在身上成了上衣。

所以,圆领是胡服的一个显着特点。

为了避免大腿和屁股在马身上磨破皮,他们将兽皮缝成管状,套住腿和屁股。

这样就发明了裤子。

汉人要晚许多年才引进裤子,并导致了汉服革命。

为了避免包裹脚的兽皮靴脱落,游牧民族将皮靴做成高帮。这就是长靴。

至于冬天将皮毛缝在圆领上,这些倒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

而同时期的汉人,他们衣服材质是丝、绸、布、麻这些植物材料。

他们不骑马。主要是一般人无马可骑。

所以,汉族服装样式,与游牧民族迥异。

冯太后是汉族后裔,但她出生时,故国已被灭。

她所熟悉的服饰,是鲜卑族与汉族服饰的混合体。

她在遗册里提示皇孙拓跋宏:若要易汉服,则找汉族世家贵女帮忙。

拓跋宏读着皇祖母遗册,仔细琢磨这事。

这年代男尊女卑,尤其是皇室有规矩:后宫不得干政。

——冯太后这事是例外。

让女人主持服装改革是不可能的。

最好让一些汉族女子参与此事,且必须是熟悉汉人服饰的女子。

他琢磨来琢磨去,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冯太后的遗册,他读过几遍了。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通婚这条,他也深以为然,打算稍后推出。

但自己可以先带头实行起来。

自己后宫之中,皇后和左昭仪就是汉人。

还有两位贵人和一位夫人也是汉族:渤海高氏家的高照容,襄阳罗氏的罗敏。她们是贵人。

荥阳郑氏的郑充华,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