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第478章 盖棺定论-一代女王的陨落

第478章 盖棺定论-一代女王的陨落(2/2)

目录

而姚崇等深受武则天赏识和重用的大臣,则悲痛万分。姚崇回想起武则天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她的统治下,自己得以施展才华,为国家的治理尽心尽力。武则天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让他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如今武则天离去,他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对大唐未来的走向也充满了忧虑。

姚崇满脸哀伤,忍不住长叹一声:“太后一生,功过参半,然其对大唐的功绩不可磨灭。如今她骤然离世,我心实难安。不知新朝又将面临怎样的变数。”他身旁的宋璟,同样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无论如何,当下应以稳定朝局为重。我等既食君禄,自当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社稷尽忠。”

而那些身处地方的官员和藩王们,在收到消息后,同样陷入了沉思。一些野心勃勃的藩王,心中开始暗自盘算,猜测朝廷权力真空时期是否有机可乘,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野心。

在偏远的一处王府中,某位藩王正与他的心腹谋士密谈。藩王双手背在身后,在厅中来回踱步,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兴奋:“武则天已死,朝廷正值新旧交替,人心浮动。这或许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谋士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爷,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朝中局势不明,我们需先观望,待看清形势,再伺机而动。但也可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为将来做准备。”

而那些忠诚于大唐社稷的官员,则忧心忡忡,担心武则天的离世会引发朝廷动荡,百姓受苦。

在某座州府衙门内,一位地方官员紧锁眉头,对身旁的下属说道:“陛下驾崩,只怕朝堂会有一番动荡。我们身为地方父母官,当保一方百姓安宁。需提前做好应对之策,以防不测。”下属恭敬地回应:“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即刻安排,加强城防,储备粮草,安抚民心。”

整个大唐帝国,因为武则天的离去,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之中,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看这场因女帝离世而引发的风暴将如何席卷而来。

唐中宗李显来到武则天的寝宫,望着母亲那已无生气的面容,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缓缓走到床榻前,握住母亲的手,声音颤抖:“母后,您一生要强,临了却也这般……儿臣还未来得及多尽孝道,您怎就走了……”说罢,悲恸地大哭起来。

太平公主赶到时,见李显已在床前痛哭,她扑到床边,抱住武则天的遗体,哭得肝肠寸断:“母后,您睁开眼看看孩儿啊,孩儿以后再也听不到您的教诲了……”李显与太平公主的哭声交织在一起,让在场的众人无不落泪。

待情绪稍缓,李显强忍着悲痛,对太平公主说道:“皇妹,母后一生传奇,身后之事,我们定要办得风光体面,以尽人子之孝。”太平公主含泪点头:“一切但凭皇兄做主,只是母后这一走,大唐的未来……”李显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说:“皇妹放心,母后将这江山交予我,我定当竭力守护,不让大唐基业毁于一旦。”

然而,在朝堂之下,各方势力正如同暗流涌动一般,悄然开始了他们的动作。

在武三思的府邸之中,一场秘密的聚会正在进行。武三思面色阴沉地坐在主位上,他的周围环绕着一群昔日武氏的旧臣。这些人有的是曾经的朝廷重臣,有的是武三思的心腹谋士,他们都对武氏一族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武三思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冷冷地说道:“陛下已逝,如今李唐复辟,我们武氏一族怕是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诸君可有良策,保我武氏荣华?”

他的话语如同寒风一般,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一时间,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敢轻易开口。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过了半晌,一名幕僚起身说道:“大人,如今陛下初掌大权,根基未稳,且生性优柔寡断。我们可设法与陛下亲近,取得他的信任,或许能保武氏无虞。”武三思微微点头,沉思片刻道:“你所言有理。听闻陛下对韦皇后言听计从,我们可先从韦皇后处入手,设法结交。只要能在朝中保住地位,便还有转机。”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以张柬之为首的神龙政变功臣集团也正在紧张地商议着应对之策。崔玄暐满脸忧虑地说道:“如今武氏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并且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如果我们不能趁此机会将他们彻底铲除,恐怕日后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啊!”

张柬之听后,缓缓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面色凝重地说:“此事确实不可莽撞行事啊。陛下宅心仁厚,对武氏一族还有几分忌惮和顾忌。毕竟武氏与皇室之间有着诸多联姻关系,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我们贸然采取行动,恐怕会引起陛下的不满,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坏了我们的大事。所以,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徐徐图之。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陛下的态度,看看他对于武氏余孽的态度究竟如何,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