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明末争雄 > 第393章 宰执天下(七)

第393章 宰执天下(七)(2/2)

目录

“武安公匡扶社稷于危难,值得起。且随本王入内,宾客已等候公爷多时。”

两人携手进入王府庭院,穿过连廊,入花园水榭,设有七张小几,宾客十数人,均是红、蓝官袍,周王向陈吉发介绍,均是开封地方父母官。

主宾落座,互赠礼物,周王先开口,表达欢迎,陈吉发再客气几句,算是结束寒暄,进入正题。

“臣此来,是想请王爷支持,在开封开辟‘经济特区’。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能赚钱的好事,本王自是欢迎。不过,听闻武安公曾进言,要重新核定王庄王田?”

“正是。这两件事是一体两面。各地王府往往占着府城、州城附近的沃土,而殖兴产业需要用地,屯垦养兵也需要用地。城市附近的土地利于商贸,便捷补给,拿来做王庄本也浪费。不如改造成为‘经济特区’,既能繁荣地方,也能屯兵储粮。”

在座的官员面面相觑,周王笑了笑,又问道:

“损失的是王府产业,得益的是地方官府,这买卖怕是要赔。”

“王爷差矣。不知您是否看过《富民论》?天下资货,若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资货也不能变为财富,而要让资货被消费,被生产,被流通,银钱才能变成财富,资货才能变成我们能够享用的物品。土地就在那里,不流通,不轮作,永远也不会变成财富。若您认同这个道理,将土地作为生财的资货,投入到更加赚钱的地方,便能产生更多的财富,制造更多可以被人们消费、享受的物品。”

“《富民论》本王确实读过,不过,圣人曰,君子不言利。武安公将利义并为一谈,是否有些因小失大?”

“臣从不以为言利事小。军国大事,百姓生计,哪一个不需要银钱保障?若君子不言利,朝廷又如何运转?衙门如何治政?就说您这王府,又如何操持?”

“哈哈哈,武安公固执。罢了,这事不争论了。说说看,你打算如何周转本王的土地?”

“按照每亩地十两银子折算入股,您捐多少地,未来合作社的产业,您就占多少股份,分红的时候,就能拿多大的比例。”

“若是本王全资投入呢?”

“那开封特区的所有收益,除一成五归合作社总社之外,其余全部由您获益。”

“武安公真有这么大方?”

“臣连北京城都舍得,何况开封特区?”

“有魄力!”周王对这个条件十分满意,举起酒杯,“既然如此,本王便应了此事。后续合作,就由徐长史与你去谈。”

“应有此意。臣会在开封住上半月,将这边的事情解决妥当再走。王爷尽管放心。”

“武安公行事,本王自然放心。来人,奏乐!”

谈完正事,酒宴开始,丝竹乐舞,好不热闹。

席间周王下位敬酒,推杯换盏,面红耳热,说的话也就私密了些,竟然又问到了陈吉发的婚事。

“听闻陈小公爷还未娶妻?”

“前妻去年方过世,臣暂未有续弦的打算。”

“看不出来,陈小公爷如此痴情。像您这样文武兼备,样貌品行上佳的男子,实乃春闺梦中佳婿。本王膝下二位嫡子早逝,唯有一女,从小便是掌上明珠,曾立誓非天下英雄不嫁。您要不要考虑一二?”

“王爷抬爱,实在是……暂无娶妻打算……”

陈吉发这边拒绝着,脑海中却不自然回忆起昨晚的那个蒙面的姑娘。

那双眼睛与几年前初遇熊韵芝的时候感觉太像了,让他总是不自觉的恍惚,不知道自己留意的,究竟是熊韵芝的影子,还是那姑娘本身。

周王见他执意拒绝,也就熄了嫁女的打算。

“那是本王的女儿无福了。”

酒宴后面,还有吟诗作画的环节。

周王喜欢读书,也喜欢文人墨客的这些游戏。

陈吉发自然不能藏拙,画了幅《秋意园林图》,不知为何,没忍住在院中假山后面,画了个薄纱覆面的女子,与昨夜的那位小姐有八分神似。

画完才觉得有些不妥。

今日宴席上,并未有这样的人物。

不过,周王却很高兴,毕竟现在江夏陈子安名声在外,书画难得。

宴席结束,王府安排马车送陈吉发二人回家,路过汴河桥,听见外面热闹的叫卖声,赵坤兴又忍不住,约陈吉发下车步行回去,顺便看看傍晚的街景。

只不过,他们下车看风景,却有人在楼上看他们。

依旧是昨夜的主仆二人,在汴河边上的茶楼,点了些合口味的点心,丫鬟伸头看楼下的行人,时不时点评下路过的帅哥,小姐慵懒的坐在窗边,借着金色的霞光,随意的翻着手上的棋谱。

“小姐,天色不早了,客人该是走了吧?”

“再坐些时,干脆等天黑再回。届时就算碰上,也看不清面貌。”

“哎呀,小姐您也真是的,这武安公有什么不好的?年轻帅气,权倾朝野,能文能武……”

“得!打住!你家小姐喜欢的是端方君子,像武安公那等满身铜臭、杀人如麻、祸乱朝纲的,本小姐才懒得理他。”

“嘻嘻,莫不是昨晚那位才子般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