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血战桐岭山(1/2)
桐源里有一座山岭,它坐落在西北方向大约2公里处,这座山岭被称为桐岭山。桐岭山的海拔并不是很高,但它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站在桐岭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桐源里的景色,视野非常开阔。而且,桐岭山周围的地形较为险峻,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以通向山顶,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桐岭山是桐源里唯一可以切断别人退路的地方。如果有人想要从桐源里逃脱,要想抵达桐源里,就必须要穿越桐岭山这座天然屏障。这意味着,谁能够掌控桐岭山,谁就相当于扼住了桐源里的咽喉要道,从而拥有了战略上的巨大优势。
一旦桐岭山被控制,敌人将无法轻易逃脱,因为他们的退路已经被切断。同时,桐岭山的掌控者还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的增援部队进入桐源里,使得被围困的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样一来,桐岭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为了决定桐源里战局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桐岭山驻防部队主要由丁伟指挥部和第57师组成。这两支部队在桐岭山地区承担着重要的防御任务,他们严阵以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为了加强防御,丁伟指挥部和第57师决定对山路进行精心布置。他们在关键地段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这些地雷被巧妙地隐藏在草丛、石头等障碍物后面,使得敌人难以察觉。
地雷的布置不仅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还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快速推进。一旦敌人踏入雷区,就会引发爆炸,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地雷的存在也让丁伟指挥部和第57师的士兵们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防御和反击。
丁伟站在高处,俯瞰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和起伏连绵的山岭,心中暗自思忖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地形来部署部队。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丁伟决定采取分散部署的策略,以连为基本单位,将部队分散在不同的山路上和山岭间,就像是把一把沙子撒在了广袤的土地上,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玄机。
每一个连都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在山腰处,有的则在山顶。这样的布局使得部队能够充分利用地形的掩护,隐藏自己的行踪。山间的树林、岩石、沟壑都成为了天然的屏障,让敌人难以发现我们的踪迹。
而且,这种分散的布局还能让各连之间相互支援。一旦某个连受到敌人的攻击,附近的其他连可以迅速赶来支援,形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就像一张大网,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能被我们及时发现并予以反击。
这样的部署不仅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也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敌人若想突破我们的防线,就必须面对来自多个方向的攻击,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在确定了部队的分散位置后,丁伟开始着手布置各种军事设施。他首先下令在关键的山路口和山岭上修建暗堡,这些暗堡巧妙地隐藏在山石和树木之间,不易被敌人察觉。暗堡内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可以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