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内功深厚(2/2)
「听起来很强势啊!」陶玉书的语气沉吟。
马克·伦道夫苦笑着说道:「我猜,这也是他们谈判的一部分。」
这两年,趁着美国的互联网热潮和DVD标准的诞生,奈飞成为了美国互联网+影视行业的当红炸子鸡,估值达到了12亿美元。
但仍旧远远无法与百视达相提并论,目前的百视达正值巅峰,每天几乎都有一家新店开张,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9000家。
年营收规模更是已经逼近50亿美元大关,成为了全美家喻户晓的品牌。
因而埃德·斯特德的傲慢并不奇怪,考虑过后,陶玉书决定亲自去会会埃德·斯特德。
此时她正在为亚洲新闻网的上市做路演准备,时间紧张,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了包机前往达拉斯,那里是百视达的总部。
里尔35喷气式飞机比陶玉书定的那架湾流GV小得太多了,飞机上唯一值得称道的设施是吧台。
但陶玉书无心关心这些,她在飞机上跟马克·伦道夫了解了一些百视达的情况。
没过多久,飞机便降落在达拉斯市。
百视达的总部位于达拉斯最高的建筑文艺复兴大厦内,笔直的大楼拔地而起,像是一个完全由钢铁和玻璃组成的方盒子,毫无美感可言,整栋楼文艺的装饰就是窗户上巨大的「×」。
电梯抵达23层,百视达的L0G0随处可见,墙上挂满了装裱起来的电影海报。
在百视达的会议室,陶玉书见到了今天的主角百视达的CEO约翰·安迪奥科,打电话的埃德·
斯特德就坐在他的左侧。
两人身上都带着美国人特有的那种自信,谈判开始后,埃德·斯特德唱起了红脸,而约翰·安迪奥科老神在在,只偶尔插言两句,语气却不容置疑。
绕了一阵圈子,见对方始终找奈飞商业模式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谈及收购条件。
陶玉书敲了敲桌子,这样的举动显然是不礼貌的,但她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百视达的傲慢配得上这个待遇。
「先生们,我想你们应该谈点正事,如果想要谈收购,是不是应该拿出点诚意呢?」
会议室内的气氛陷入了短暂的沉静,约翰·安迪奥科的眼神锐利,「林太太,我想你应该明白,对百视达来说,奈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物件。」
「是吗?那你们又何必主动来找我们谈收购呢?」
眼见气氛僵持,埃德·斯特德又出来当起了和事佬。
「我们主动联系奈飞,当然是看中了奈飞的一些独有的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奈飞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斯特德先生说的没错,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马克·伦道夫接话说道。
气氛总算是缓和了一些,埃德·斯特德又列举了一些奈飞的发展轨迹和数据,最终给出了他们的报价。
8亿美元,其中25%为现金、75%为百视达的股票。
听到这个数字,陶玉书默默的摇了摇头。
虽然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百视达的这个报价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你们知道奈飞的上一轮融资估值是多少吗?」
埃德·斯特德当然知道陶玉书问这话的意思,他没有直接回答陶玉书,而是转而阐述起了百视达目前的发展状况。
坐拥9000家自营和特许经营门店,数万名敬业奉献的员工,近2000万个活跃会员组成的用户群体..—
还有最重要的,百视达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上市。
到时候,陶玉书这个老板所拿到的百视达股票必然会迎来一波大涨,8亿美元只是保底,15亿美元也不是不可能。
听着埃德·斯特德画的大饼,陶玉书还是摇了摇头。
拿着未可知的股票升值空间来谈收购,这算盘未免打的太精了一点。
其实从一开始陶玉书就没打算跟百视达谈什么收购、合作,她这次来无非是试探试探百视达的虚实。
现在看来,这个美国录像带行业的庞然大物,远没有他们看起来的那样声势煊赫。
客气的表示会考虑这个报价后,陶玉书便带着马克·伦道夫离开了文艺复兴大厦。
「马克,你觉得我们应该卖身给百视达吗?」
「如果老板您想在最快的时间里,收回之前的投资,并且大赚一笔,那么将奈飞卖给百视达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的言外之意是,你最好别卖。
其实两人都明白,奈飞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几乎不可能卖身了,毕竟美好的前景就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
这次来达拉斯,不过是试探试探对手而已。
「那觉得如果我们拒绝了百视达之后,他们会有什么动作吗?」
「我们从事的虽然都是录像带行业,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百视达现在其实很难对我们形成有效的打击,否则他们也不会优先选择收购这一步棋。
我猜,我们拒绝之后他们大概率会从发行方面下手,加强对最新大片的发行垄断,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手段。」
陶玉书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你觉得我们在跟百视达的竞争中有几成胜算?」
「百分之百!」马克·伦道夫毫不迟疑的说道。
他的这个回答多少显得有些盲目,但这也是自奈飞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准备,从一开始陶玉书就给奈飞锚定了百视达这个行业巨头作为竞争对手。
所以近两年时间里,奈飞对于这个竞争对手早已研究得无比透彻。
马克·伦道夫的信心除了来自于奈飞独特的商业模式,还来自于百视达这家公司的短视,
百视达以录像带租赁为主营业务,而他们的核心商业模式却是五个字「可控的不满」。
百视达清楚的知道大多数顾客实际上并不喜欢从它那里组电影的体验,高昂的滞纳金、差劲的库存、参差不齐的门店、糖糕的服务.
美国的录像带爱好者当中流行一句话「人人都恨百视达」,就是源于以上这些原因。
但让这些客户无可奈何的是,百视达激进的扩张策略击垮了大量的个人音像店,导致很多客户不得不选择他们的服务。
除了客户的不满,电影行业也同样讨厌它。
这几年随着百视达连锁店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它在与各大电影公司谈判时极其强势,让这些电影公司苦不堪言。
从商业角度来讲,百视达本质上就是一家中间商,它连通了产业的内容生产商和观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可偏偏店大欺客的习惯让他们坚持的认为是自己创造了大众对电影的需求。
在奈飞的多次内部分析和推演中,百视达的这种商业模式和行事方式一旦遭遇挫折,必然会兵败如山倒,遭受极其严重的反噬。
现在百视达与奈飞看起来是巨头与后起之秀的竞争,偏偏却因为互联网而建立了屏障,
奈飞可以循序渐进的发展,并蚕食百视达的市场。
除非百视达大象转身,完全放弃自己在线下投入几十亿美元打造的护城河,否则它就很难在奈飞所擅长的领域击垮这个对手。
双方看似力量悬殊,实际上奈飞站在了历史大势的一边,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陶玉书的问话并非是在问计,更多的是让马克·伦道天表态。
收购提议被拒绝之后,百视达的报复应该很快就会到来,马克·伦道夫现在是奈飞的领头羊,
如果表现的太过软弱,可不是件好事。
「我很好奇,他们既然决定收购我们,为什么又要报一个如此低的价格呢?」马克·伦道夫心中有些不解。
陶玉书思着刚刚约翰·安迪奥科的态度,结合马克·伦道夫之前提到的这个人的履历,说:
「约翰·安迪奥科这个人很明显是实体经济的忠实拥是,他对互联网其实没什么好印象。
刚才他不是也说了吗,‘整个互联网热潮都是被炒出来的」。
这话其实没错,他们要收购奈飞,大概率还是为了明年的上市。
百视达加上奈飞,线下+线上,几乎可以说是垄断的美国的录像带租赁行业,一旦上市,绝对会收到资本市场的热捧,股价翻一倍也不成问题。」
分析完约翰·安迪奥科的心理,陶玉书并无太多面对巨头的压力,轻松的说道:
「现在看来,我们只能把百视达打得屁滚尿流了。」
闻言,马克·伦道夫本来沉重的心情也轻松了几分。
「没错,打他们个屁滚尿流!」
离开达拉斯时,陶玉书坐的是波音的客机。
接下来她将飞往纽约,开启亚太新闻网上市前的路演战役。
飞机掠过云层,陶玉书突然想到了她定的那架湾流GV。
可惜距离交货时间还有几个月,要不然这回路演应该会轻松很多。